小儿推拿的中医学作用原理

小儿推拿主要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,对机体产生影响,具有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,理筋整复、滑利关节,调整脏腑功能、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。

小儿推拿

(一)疏通经络,行气活血

经络,内属脏腑,外络肢节,通达表里,贯穿上下,构成经脉网络,遍布全身,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。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,具有“行血气而营阴阳,濡筋骨,利关节”(《灵枢  本脏》)的作用,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。气血不和,外邪入侵,经络闭塞",不通则痛,就会产生疼痛、麻木等一系列症状。如《素问 调经论》指出:“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°”

推拿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,可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、散寒止痛。其中的疏通作用有两层含义。首先,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的直接刺激.促进了气血的运行。正如《素问 血气行志》说:“形数惊恐,经络不通,病生于不仁,治之以按摩醪药。”《素问  举痛论》在分析了疼痛的病机后,也指出:“寒气客于肠胃之间,膜原之下,血不得散,小络急引故痛,按之则血气散,故按之痛止。”其次,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的温热刺激,产生热效应,从而加速了气血的流动。《素问 举痛论》说:“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,脉泣则血虚,血虚则痛,其俞注于心,故相引而痛,按之则热气至,热气至则痛止矣。”

(二)理筋整复,滑利关节

筋骨、关节主司人体的运动功能。气血调和、阴阳平衡,才能确保机体筋骨强健、关节滑利,从而维持正常的生活起居和活动功能。正如《灵枢? 本脏》所说:“是故血和则经脉流利,营复阴阳,筋骨劲强,关节清利也。”

筋骨关节受损,必累及气血,致脉络损伤,气滞血瘀,为肿为痛。从而影响肢体关节的活动。《医宗金鉴  正骨心法要旨》指出:“因跌仆闪失,以致骨缝开错,气血郁滞,为肿为痛,用按摩法。按其经络,以通郁闭之气,摩其壅聚,以散瘀结之肿,其患可愈。”说明推拿具有理筋整复、滑利关节的作用。该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手法作用于损伤局部,可以促进气血运行,消肿祛瘀,理气止痛;二是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由来纠正筋出槽、骨错缝,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;三是适当的被动运动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、滑利关节的作用。

(三)调整脏腑功能,增强抗病能力

疾病的发生、发展及其转归的全过程,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、盛衰消长的结果。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只要机体有充分的抗病能力,致病因素就不起作用;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说明疾病之所以发生和发展,是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处于相对劣势,邪气乘虚而入。从人体后天之本来看,脏腑的功能与人体的正气有直接关系。脏腑有受纳排浊、化生气血的功能。当脏腑功能失调或衰退,则受纳有限,化生无源,排浊困难,从而正气虚弱,邪气壅盛。

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上的相应经络腧穴,可以改善脏腑功能,增强抗病能力。手法对脏腑疾病的治疗有三个途径:一是在体表相应的穴位上施用手法,通过经络的介导发生作用;二是脏腑的器质病变,通过功能调节来发生作用;三是手法对脏腑功能的调整,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,有利于激发机体内的抗病因素,扶正祛邪。

小儿推拿治疗各论

儿科病证
陈莲

陈莲个人简介

医师简介

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,在社区医院工作多年。

擅长治疗

尤其对于各种老年病症,如颈肩腰腿疼痛,中风后遗症,面瘫,带状疱疹等,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善于运用推拿手法改善小儿积食,感冒,便秘,消化不良,脾虚等症状,治疗效果良好。